诗意解析(由AI总结)
《闻杜宇》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通过描绘杜宇鸟的叫声和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首先,诗的开头“咽雨哀风更不停”描述了杜宇鸟在哀伤的雨声和风中啼叫的情景。这一句通过声音的描写,传达了杜宇鸟的悲鸣之声,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凄凉和萧瑟。同时,“更不停”也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易逝,使得诗人更加珍惜这个季节。
接下来,“春光于尔岂无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他认为春天虽然美丽,但却充满了哀愁和无奈。这里的“春光”指的是春天的美好景色,而“于尔”则是对杜宇鸟的称呼,表示诗人在感叹春天的美丽同时也在为杜宇鸟的哀鸣感到惋惜。
最后,“宜须唤得谢豹出,方始年年无此声”是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祝愿。他认为只有当谢豹(一种传说中的神兽)出现,才能使杜宇鸟不再发出哀鸣之声,从而让春天永远保持美好。这里的“谢豹”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代表着美好的事物能够战胜困难和不幸。
总的来说,《闻杜宇》这首诗通过对杜宇鸟的描绘和对春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谢豹的寓意,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祝福。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