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元会曲》描绘了一场盛大的皇家新年庆典,用华丽而庄重的笔调展现了古代帝王接受朝贺的壮观场面。
开篇用"握乾御紫极"形容皇帝掌握天下大权,像坐在紫色天宫中央一样威严。"出震抚青阳"则描写皇帝像春雷唤醒大地般,用仁德治理国家。这两句通过自然意象展现了皇权的神圣。
中间部分生动刻画了庆典细节:百官按礼仪排列("履端受百禄"),各地使者前来朝拜("朝宗来万方")。玉饰的御驾停满宫阶("玉辂充庭陛"),庄严的乐曲在长廊回荡("金奏响严廊")。皇帝身着华服接受诸侯行礼("垂衣揖群后"),设宴款待群臣("置酒燕周行")。
最后用"欣欣醉湛露"表现群臣沉醉于美酒恩泽,"穆穆仰天光"描写众人恭敬仰望皇帝的场景。结尾"千春贺元会"点明这是千年难逢的盛会,"欢娱良未央"暗示欢乐将持续到永远。
全诗通过视觉(玉辂、垂衣)、听觉(金奏)、味觉(湛露)等多重感官描写,营造出既庄严又欢庆的节日氛围。虽然写的是皇家典礼,但那种普天同庆的喜悦情绪,就像我们今天过春节时的热闹欢腾,让读者能跨越时空感受到相似的节日快乐。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