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获诣芳园窃见新栽丛竹萧然可爱不能无诗辄献五章望垂台顾 其三

疏篱簇簇湘江畔,翠美森森淇水边。
争似移归深院里,真同画向后堂前。
粉筠应惜裁龙笛,霜锸还惊断马鞭。
不是多情谁解爱,手栽吟绕溉新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丛新栽的竹子从野外移入庭院后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珍惜。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写竹子的生长环境变化:原本稀疏地长在湘江边(湖南地区),或茂密地生在淇水旁(河南古地名),如今被移植到深院里,就像一幅画被挂在了厅堂前。这里用"湘江""淇水"两个著名产竹地,暗示竹子的名贵品质。

后四句写诗人对竹子的呵护:嫩竹本可做成笛子(龙笛),但诗人舍不得砍伐;听到锄头(霜锸)声都担心会伤到竹根(马鞭指竹根)。最后直接抒情:若不是真心喜爱,谁会这样亲手栽种、绕着吟诗、还亲自浇灌新泉呢?

全诗通过竹子移植前后的对比,以及诗人一系列爱竹的举动,生动表现了文人雅士对竹子的特殊情感。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高洁品格,诗人对竹的呵护其实也是在表达自己对高尚情操的追求。语言清新自然,将日常生活场景写得充满诗意。

李至

(947—1001)宋真定人,字言几。七岁而孤,为内臣李知审养子。太宗太平兴国间进士。历通判鄂州,擢著作郎、直史馆,累迁右补阙、知制诰。八年,拜参知政事。雍熙初,谏太宗亲征范阳,以目疾求解机政。命兼秘书监,总秘阁藏书。淳化五年,兼判国子监,总领校雠、刊刻七经疏。真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参知政事,主张弃灵州,安抚西夏。后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徙知河南府。与李昉以诗相酬,有《二李唱和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