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浪淘沙令》描绘了春天到来时的一系列景象和作者的心情,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和个人的感慨。
首先,开头提到“春燕玉钗腾”,意味着春天的气息已经开始蔓延,像燕子一样翩翩起舞,同时妇女们佩戴着精美的玉钗,展现了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
“又试初灯”一句,指的是春节期间,人们又重新燃起灯烛,庆祝新年的到来,这个习俗象征着新年新气象,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天公节序巧相仍”传达了大自然的规律性,每年的节气总是如期而至,显示了自然界的神奇与美好。
“纤手青丝盘出看,宝焰层层”描述了人们用青丝扎成的灯烛,层层叠叠地排列起来,既美观又充满节日氛围。这像是现代人所说的新年装饰,也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传统节日气氛。
“鞭绝土牛绳,已送严凝”中,“鞭绝土牛绳”是古代的一种习俗,通过鞭打土牛来驱赶冬天,迎接春天。这里的“严凝”指的是冬天的寒冷。这一句表达的是时间的流转,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
“牙旗铁马乡春冰”一句,描述了春日冰封的景象,旗子和马匹的形象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让大地复苏。
最后一句“六十九年余治学,老病宵兴”,表达了作者自己已经年迈,但仍然坚持学习的心境。69年的时间跨度,体现了作者一生的执着与勤勉。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节庆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自然规律的优美、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个人在岁月沉淀中不断追求的精神状态。这既是一首描绘春天的美好诗歌,也是一首作者自省与思考的人生之歌。
姚燧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