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七

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亭亭凌风桂,八榦共成林。
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译文及注释

(càn)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粟烂光辉三珠树,寄生赤水之南滨。
粲粲:光彩鲜艳的样子。三珠树: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亭亭凌风桂,八榦(gàn)共成林。
高高耸立迎风桂,八树相连便成林。
八榦:指八株桂树。

灵凤抚云舞,神鸾(luán)调玉音。
灵异凤凰云中舞,神奇鸾鸟鸣玉音。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虽然不是人间乐,王母为之甚欢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粟烂光辉三珠树,寄生赤水之南滨。
高高耸立迎风桂,八树相连便成林。
灵异凤凰云中舞,神奇鸾鸟鸣玉音。
虽然不是人间乐,王母为之甚欢心。

注释
粲粲:光彩鲜艳的样子。三珠树: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八榦:指八株桂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奇的幻想世界,充满了神话色彩。它通过描述三珠树、凌风桂、灵凤、神鸾等元素,构建了一个美妙的自然图景。

1. 三珠树与赤水:“三珠树,寄生赤水阴。”这句说明了一种神奇的植物——三珠树,生长在赤水的阴影下。赤水在这里象征了一个神秘的、遥远的地方,三珠树则代表着稀有的、珍贵的植物。

2. 凌风桂与八榦:“亭亭凌风桂,八榦共成林。”这里描述了一种高空中的桂树,它们高耸而挺拔,八根枝干汇聚成一片森林。这表明诗人想要表达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这些树似乎不受地心引力的束缚,能够跨越凡间与仙境的界限。

3. 灵凤与神鸾:“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这里提到了两种神奇的鸟类——灵凤和神鸾,它们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用歌声调和着天籁之音。这里的“抚云舞”、“调玉音”都描绘出了一种轻盈、自由的景象,给人以超然的感受,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4. 王母之心:“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这种美好事物虽然不是世间常见的宝物,但它们赢得了天上仙母——王母的青睐。这说明这种奇幻景象虽然稀有,但其美丽与和谐的价值得到了认可,增添了整个图像的神秘感和美好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美好、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用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美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奇幻世界。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