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舍(一作居)二首 其一
自剪青莎织雨衣,南峰(一作村南)烟火是柴扉。
莱(一作糟,一作山)妻早报(一作起)蒸藜熟,童子遥迎(一作知)种豆归。
鱼下碧潭当镜跃,鸟还青嶂拂屏飞。
花时未免人来往,欲买严光旧钓矶。
莱(一作糟,一作山)妻早报(一作起)蒸藜熟,童子遥迎(一作知)种豆归。
鱼下碧潭当镜跃,鸟还青嶂拂屏飞。
花时未免人来往,欲买严光旧钓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1. 诗人自剪青莎织雨衣,这里诗人用自己动手编织雨衣的细节,展现了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青莎是一种植物,诗人用它的叶子编织雨衣,既环保又实用。
2. “南峰烟火是柴扉”,这句诗意味着诗人家门口的景象,远处山峰上升起的炊烟,就像是家门前的柴扉。这描绘了一个温馨、亲切的画面。
3. “莱妻早报蒸藜熟”,这里诗人的妻子早早地告诉他,蒸好的藜菜已经熟了。藜菜是一种野菜,这里的细节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朴素与美好。
4. “童子遥迎种豆归”,诗人的孩子远远地迎接着他种豆回家的情景。这反映了乡村孩子纯真、快乐的生活。
5. “鱼下碧潭当镜跃,鸟还青嶂拂屏飞”,诗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鱼儿在碧绿的潭水中跳跃,鸟儿在青色的山峦间飞翔的美景。
6. “花时未免人来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花季时节热闹场景的无奈。虽然美丽,但过于繁华反而让人感到喧闹。
7. “欲买严光旧钓矶”,诗人希望能买下严光(东汉时期的一位隐士)曾经垂钓的地方,这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总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宁静、淡泊生活的追求。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