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中年男人在秋天时的凄凉晚景,读起来像一幅生动的"衰老画像"。
上阕开篇就点明季节和人物——秋天里一个排行第十的男子。秋天本是收获季,对他而言却是生命开始凋零的季节。"忧愁思虑"四个字写尽了他的心理状态,这种愁绪直接反映在身体变化上:红润的脸色突然变得憔悴,白发渐生,容颜迅速苍老。
下阕继续用身体细节强化衰老形象:腰弯了,头也抬不起来了,力气大不如前。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清,只能无助地流泪。这里"泪汪汪"三个字特别打动人,让我们看到这个曾经顶天立地的汉子,如今连基本感官都在退化。
最后两句最扎心:时间一天天过去,他的病越来越多,连最亲近的妻子女儿都开始嫌弃他,让他整日惶恐不安。这里的"*惶"(原字残缺)可能是"彷徨"或"惶恐",生动表现了被家人冷落后的无助感。
全词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白描手法画了一幅"衰老众生相"。它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或亲人将来可能面对的老境。作者通过十郎这个普通人物的遭遇,道出了生命无常、衰老无情的永恒命题,让读者在同情之余也不禁思考:当我们老去时,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处境?又该如何对待身边衰老的亲人?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