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家大人登圆山(圆山属赤溪厅治)敬步原韵
平畴如绣错,远山俨翠障。
圆峰居其间,登览心神旷。
泠泠涧泉流,郁郁花木傍。
趋庭喜馀暇,有同南楼望。
五岭到此尽,岩疆独雄壮。
昔年分鸿沟,蛮触不敢抗⑴。
留兹名胜区,气象显万状。
标高赤霞中,兴寄青云上。
天风浩浩来,海气相鼓荡。
东望蓬莱山,飘渺指所向。
神仙本虚无,不用乘槎访。
即事多所欣,如愿亦相偿。
即看广厦开,转瞬崇墉创(时议重建书院创筑城垣)。
讼庭落花閒,归来更酬唱。
圆峰居其间,登览心神旷。
泠泠涧泉流,郁郁花木傍。
趋庭喜馀暇,有同南楼望。
五岭到此尽,岩疆独雄壮。
昔年分鸿沟,蛮触不敢抗⑴。
留兹名胜区,气象显万状。
标高赤霞中,兴寄青云上。
天风浩浩来,海气相鼓荡。
东望蓬莱山,飘渺指所向。
神仙本虚无,不用乘槎访。
即事多所欣,如愿亦相偿。
即看广厦开,转瞬崇墉创(时议重建书院创筑城垣)。
讼庭落花閒,归来更酬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陪同父亲登上圆山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山水之美和父子亲情,同时抒发了对家乡建设的期待。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登山所见(前八句):用"如绣错"形容平坦田野像刺绣一样精美,"翠障"比喻远山如绿色屏风。圆山在田野和远山之间,山上有清凉的溪流和茂盛的花木。作者很高兴能在公务之余陪父亲登山,就像古人谢安在南楼赏月一样惬意。
2. 历史感怀(中间八句):写圆山地处五岭尽头,地势险要。提到历史上这里曾是军事要地("分鸿沟"指楚汉分界,比喻战略要地),现在成为风景名胜。山间云雾缭绕("赤霞"),让人心旷神怡。天风吹拂,海雾升腾,东望隐约可见的蓬莱仙山更添神秘感,但作者认为与其追寻虚无的神仙,不如欣赏眼前美景。
3. 现实期许(最后六句):作者对眼前景色感到满足,更高兴看到家乡正在建设书院和城墙("广厦""崇墉")。想象将来公务清闲时("讼庭落花闲"),还能和父亲一起吟诗作对。
诗中巧妙运用对比手法:远山与近景、历史战事与眼前和平、虚无仙境与实在美景,最后落脚到对现实建设的期待。通过陪父亲登山这件小事,展现了自然之美、亲情之乐和对家乡发展的关切,情感真挚而富有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