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 遂昌道中

怅迢迢、千山万壑,竹杖芒鞋轻度。
满面上、蛮烟瘴雨。
不觉沉沉天暮。
村店茅檐,朦胧淡月,照梦儿归去。
又却被、无赖村鸡,未晓唤回,依旧草床孤旅。
天渐明、朝炊才罢,又走羊肠歧路。
行李半肩,萧条书剑,尽染枝头露。
过岭来倦矣,危亭且自少住。
怪竹筐、携来焦饭,簌簌万千沙土。
手掬寒泉,坐餐林下,不辨甘和苦。
劝行人且饱,前途未知谁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十二时 遂昌道中》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山路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旅途的艰辛和复杂的情感。

诗的开头“怅迢迢、千山万壑,竹杖芒鞋轻度”描述了诗人孤独地走在连绵起伏的山间小路上,心中充满了一丝惆怅和无奈。他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轻松地走过这崎岖的山路。

“满面上、蛮烟瘴雨。不觉沉沉天暮”则描绘了诗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烈日或暴雨如同烟雾一样笼罩在脸上,不知不觉中,天色变得昏暗,夜幕降临。

“村店茅檐,朦胧淡月,照梦儿归去。又却被、无赖村鸡,未晓唤回,依旧草床孤旅”描述了诗人寄宿在简陋的乡村小店,月光洒在茅檐上,本想着在梦中回到家乡,却被鸡鸣声惊醒,不得不继续自己的孤独旅程。

“天渐明、朝炊才罢,又走羊肠歧路。行李半肩,萧条书剑,尽染枝头露”写的是天渐渐亮了,诗人匆忙吃完了早餐,又踏上了一条曲折的羊肠小道。随身的行李和书剑都沾满了露珠,显得孤独而萧条。

“过岭来倦矣,危亭且自少住”描述了诗人已感到疲惫,路过山岭,想要在高亭中稍微休息一下。

“怪竹筐、携来焦饭,簌簌万千沙土。手掬寒泉,坐餐林下,不辨甘和苦”中提到诗人带着竹筐,里面装着焦黄的饭食,沙土簌簌地落下来。在林下掬起寒泉,不论是甘甜还是苦涩,都成了旅途中的调味。

“劝行人且饱,前途未知谁主”结尾处诗人对同行人说,吃了这顿饭吧,未来的路还不知道会遇到谁来主宰呢。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和思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希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