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段云•南谯道上

暮火投山郭,朝寒过驿桥。江云一色秣陵潮。抹断蒋山腰。

秋色低鸿雁,清霜急皂雕。汀芦沙苇冷萧萧。风雨入南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旅途中的萧瑟画面,充满了流动的时空感和苍凉的意境。

上片从黄昏到清晨的时空转换开始:傍晚的火光投向山边的城镇,清晨的寒气笼罩驿站小桥。这里用"投""过"两个动词,让光和寒都有了动态感。接着视线转向江面,南京(秣陵)的潮水与云雾连成一片,远处的钟山(蒋山)像被拦腰截断。一个"抹"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云雾的轻柔,又显出山势的陡峭。

下片聚焦秋日特有的景象:秋色低垂,大雁南飞;清冷的霜气中,黑雕(皂雕)急速掠过。江边的芦苇在寒风中瑟瑟作响,最后以风雨中进入南谯(今安徽滁州)收尾。全篇没有一个"愁"字,但通过"寒""断""低""急""冷""风雨"这些字眼,把旅途的孤寂和秋天的肃杀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精彩的是全词的画面感,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山郭驿桥到江潮远山,从高空雁阵到低处芦苇,最后镜头拉远,风雨中一个孤独的身影走向远方城池。这种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视角切换,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清冷与苍茫。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