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门
大本堂摧懿文死,应立燕王为太子。
以长以贤事皆顺,孱孙亦得免刀几。
乃留弱干制强枝,召乱本由洪武起。
临濠奋迹开草昧,豪杰才兼圣贤理。
目不知书性有书,每就儒生讲经史。
《檀弓》开卷重立孙,《春秋》特笔讥逆祀。
千年成说牢不破,此语燕闲久入耳。
遂将神器付太孙,分国诸王禀同轨。
岂知衅即起萧墙,臂小何能使巨指。
削藩方工黾错策,构兵遂蹈张方垒。
王师转战力不支,夜半翻成九江李。
衮冕熸灰火满天,缙绅赤族血流水。
可怜十丈金川门,惨过晋家荡阴里。
向使当初改建储,叔正清官侄朱邸。
临淄自能厚本支,临驾岂遂干伦纪。
何至一家骨肉残,冢嗣翻成若敖鬼。
我来经过吊陈迹,终觉高皇计失此。
处常无事贵守经,销患未形难据礼。
徒将误国咎方黄,犹未穷源推祸始。
以长以贤事皆顺,孱孙亦得免刀几。
乃留弱干制强枝,召乱本由洪武起。
临濠奋迹开草昧,豪杰才兼圣贤理。
目不知书性有书,每就儒生讲经史。
《檀弓》开卷重立孙,《春秋》特笔讥逆祀。
千年成说牢不破,此语燕闲久入耳。
遂将神器付太孙,分国诸王禀同轨。
岂知衅即起萧墙,臂小何能使巨指。
削藩方工黾错策,构兵遂蹈张方垒。
王师转战力不支,夜半翻成九江李。
衮冕熸灰火满天,缙绅赤族血流水。
可怜十丈金川门,惨过晋家荡阴里。
向使当初改建储,叔正清官侄朱邸。
临淄自能厚本支,临驾岂遂干伦纪。
何至一家骨肉残,冢嗣翻成若敖鬼。
我来经过吊陈迹,终觉高皇计失此。
处常无事贵守经,销患未形难据礼。
徒将误国咎方黄,犹未穷源推祸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似乎是在描述明朝初年的历史事件,以金川门事件为背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论。接下来我会尝试用通俗的语言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首句“大本堂摧懿文死”,可能是在说朱标(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子)的去世,他去世之后,明朝皇位的继承问题开始浮现。接下来的句子提到应该立燕王(后来的永乐皇帝)为太子,因为他在才能和德行上都表现得十分出色,这一决定避免了可能的纷争和冲突。这些都反映出诗人对于皇位继承制度的思考和洞察。
诗人赞美了燕王的才华和品质,他出身草莽,却兼具豪杰和圣贤的气质。他不仅熟知经史,而且重视礼仪和秩序,注重家族血脉的传承。这些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燕王的敬仰和对明朝未来的期待。
然而,诗人也看到了历史的残酷现实。虽然燕王登上了皇位,但是内部纷争不断,导致了王朝的动荡和混乱。“金川门事件”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它象征着家族之间的争斗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金川门的惨状,令人心生同情和悲痛。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权力斗争的思考和担忧。
诗人也对历史上的决策失误进行了批评。他认为如果当初在建立储君时能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或许可以避免后来的纷争和混乱。这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对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他认为平时处理问题应该遵守常规,而避免过于冲动和过激的行为,这样才能避免产生不良后果。同时他也指出应该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解决它,而不是仅仅追究表面上的责任。这反映出诗人的智慧和洞察力。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的历史感慨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他的思考深入而独到,语言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展现出了他的才华和魅力。同时,这首诗也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赵翼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