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美好的世外桃源景象,同时暗含了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前四句写景: 春天的武林(杭州一带)草木茂盛,花草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上。通往桃源的路太远,所以没什么人去过,山里空荡荡的,只有鸟儿的啼叫声。这里用“无人去”和“有鸟啼”形成对比,突出桃源的幽静与远离人烟。
后四句进一步渲染氛围: 溪水从青色的云雾间垂落,仿佛把雾气都切断了;松树低垂,绿萝缠绕,显得静谧而生机勃勃。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世上那些迷失方向的人,如果来到这样的地方,就再也不会迷茫了。
核心思想: 诗人通过描绘一个与世隔绝、纯净自然的桃源,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纷扰的厌倦,以及对心灵归宿的向往。这里的“桃源”不仅是风景,更象征一种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生活理想。
魅力所在: - 画面感强:短短几句就勾勒出山水、云雾、花鸟的生动画面,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 对比巧妙:用“无人去”和“鸟啼”、“迷途客”和“尽不迷”形成反差,突出桃源的治愈力量。 - 言外有意:表面写景,实则寄托了对清净生活的渴望,容易引发读者共鸣。
张乔
(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