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婚别

忆昔妾未字,生小皆清门。
相逢两无忌,比舍同六亲。
十四年稍长,逡巡始畏人。
十五值时难,风雨啼空村。
十六今于归,媒妁无一存。
前日府帖下,淮南大兴屯。
王事不敢避,执殳行苦辛。
君行在须臾,裀席难久温。
君意岂独忍,奈此覆冒恩。
黄巢犯东都,六宫如飘尘。
至尊尚莫保,况乃茕穷身。
裁缣作裲裆,密紒裹以纯。
君情毋弃捐,妾有双泪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新婚女子被迫与丈夫分离的悲伤故事,通过女子自述的方式展现了战乱年代普通人的无奈与深情。

全诗以时间顺序展开: 1. 开头回忆少女时代("妾未字"指未出嫁时),那时生活平静,邻里关系和睦。 2. 十四岁开始懂得害羞,十五岁时遭遇战乱("时难"指黄巢起义),村庄变得荒凉。 3. 十六岁新婚("于归"指出嫁),但连媒人都已不在,暗示社会动荡。 4. 突然接到官府征兵通知("府帖下"),丈夫必须立即去淮南驻防。 5. 新娘虽然不舍,但理解这是国家需要("王事不敢避")。 6. 她连夜为丈夫准备衣物("裲裆"是古代背心,"密紒"指细密针脚),针线里缝进自己的泪水。

最动人的是女子矛盾的心理:既舍不得新婚丈夫,又明白国家危难时("黄巢犯东都"指起义军攻破洛阳)个人幸福必须让步。她把对丈夫的爱与对国家的责任统一起来,最后用"双泪痕"这个细节,既表现柔弱又显坚强。

诗歌的魅力在于: - 用具体生活细节(做衣服、害羞、空村)展现大时代 - 通过个人小故事反映历史大事件(黄巢起义) - 新娘的懂事更反衬出战乱的残酷 - 语言朴实但情感深厚,没有直接说"多痛苦",但每个动作都透着心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