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远离世俗、回归自然的理想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前四句通过两位古人的例子,说明不同时代都有人追求清高的生活。"靖节"指陶渊明,他热爱田园生活;"子真"是西汉隐士郑朴,喜欢住在山岩中。虽然这些古人已经不在了,但当今时代依然有人保持着同样清高的品格。
中间两句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价值观的取舍:把道义看得比山还重,把功名利禄看得比羽毛还轻。这里"轩裳"指官服,代表功名;"羽翮"是鸟的羽毛,表示轻贱。
最后两句直接描写这种生活状态:超脱世俗牵绊后,心境变得澄澈空明。"萧然"形容清静无为的样子,"湛虚明"则描绘出心灵像清澈湖水般透亮的状态。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对比手法,把抽象的精神追求变得具体可感。通过古今呼应、轻重对比,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的名利,而在于内心的纯净与自由。这种追求精神超脱、保持本真的思想,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依然能引起共鸣。
邓深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进士。试中教官。入为太府丞,轮对论京西湖南北户及士大夫风俗,高宗嘉纳。提举广西市舶,以亲老求便郡,知衡州,盗望风帖息。擢潼川路转运使,盐酒虚额,久为民害,深请蠲除之。守令贪污,即劾奏。虞允文贻书,称其“不畏强御,思济斯民,挺然之操,未见近比。”后以朝散大夫致仕。爱居东湖之胜,筑室曰明秀,终老其中。深著有文集十卷,今存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