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即事

荇叶田田柳叶齐,女郎何处唱《铜鞮》。
春衣队遇频嘶马,社酒人归尽斗鸡。
二月杏花三日雨,千山杜宇一声啼。
年华渐逐东风去,肠断红桥小苑西。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充满生活气息和淡淡的时光流逝之感。

前四句像一组春日特写镜头:水面上荇菜叶子茂盛,柳条整齐低垂,不知哪里传来姑娘唱着《铜鞮》民歌的声音。路上穿春衣的队伍经过时总惹得马儿嘶鸣,喝完春社酒的人们归来时都在斗鸡取乐。这些画面有静有动,有自然有人文,共同构成了热闹的市井春光。

五六句笔锋一转,用两组数字形成巧妙对比:二月的杏花遇上连绵春雨,千山之中只听见一只杜鹃啼叫。这种强烈的数量反差("二月"对"三日","千山"对"一声")既突出了春光的短暂易逝,又营造出空旷寂寥的意境。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看着年华像东风一样渐渐远去,诗人在红桥小苑的西边感到无限惆怅。这里的"肠断"不是真的伤心欲绝,而是表达对春光易逝的细腻感触,就像我们看着樱花飘落时那种淡淡的忧伤。

全诗妙在把热闹的春日活动与静谧的时光感悟完美结合,就像用欢快的调子唱着略带忧伤的歌。那些斗鸡、饮酒的日常场景,最终都化作对生命流逝的温柔叹息,让读者在领略春光之余,也不禁想起自己记忆里那些逝去的美好时光。

郑琰

福建闽县人,字翰卿。任侠遨游闽中。工诗,词馆诸公争延致之,高文典册,多出其手。后至南京,徽州富人吴生以上宾礼遇之,每醉常骂主人为“钱虏”。吴与其兄构讼,疑琰泄其阴事,文致捕置京兆狱,瘐死狱中。有《二陬诗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