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léng)砖缝好苍苔。
半缺的柴门敲了半天没有人开门,石棱和砖缝上长满了青苔。
苍苔:青色苔藓。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地处偏僻,道路上积满了水,下雨天天气寒冷,诗情柔瘦好似梅花。
山茗未赊(shē)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没有钱买来茶叶,只能用菊花代替,无处筹借学费只能叫孩子回来。
山茗:山中产的茶叶。学钱:学费。
塾(shú)师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私塾的师傅也是多有情思,送来了一些有点破旧的经书。
塾师:指郑燮自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半缺的柴门敲了半天没有人开门,石棱和砖缝上长满了青苔。
地处偏僻,道路上积满了水,下雨天天气寒冷,诗情柔瘦好似梅花。
没有钱买来茶叶,只能用菊花代替,无处筹借学费只能叫孩子回来。
私塾的师傅也是多有情思,送来了一些有点破旧的经书。
注释
苍苔:青色苔藓。
山茗:山中产的茶叶。
学钱:学费。
塾师:指郑燮自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穷但充满文人风骨的私塾老师的生活窘境,读来既心酸又温暖。
柴门破了一半都关不严实,敲门也没人应答,石阶砖缝里长满青苔——开头就用这些细节勾勒出一个清贫的居住环境。但紧接着笔锋一转:虽然地方偏僻,但竹林小径清幽得像水洗过一样;虽然雨天寒冷,但这份清冷反而让写诗的灵感像梅花般清瘦有韵味。这里把困苦生活写出了诗意。
第五六句更具体写穷困:茶叶喝完了只能用菊花代替,学费收不上来只好把儿子叫回家(可能是让儿子帮忙干活)。但最后两句突然暖心:这位私塾老师虽然自己穷得揭不开锅,却还惦记着学生,特意送来批改好的经书。一个"破"字用得巧妙,既可能指书本破旧,也暗示老师生活窘迫,却依然认真教学。
全诗最打人的是这种反差:物质上极度匮乏,精神上却保持清高。环境越艰苦,越显出主人公的文人风骨和师德情怀。作者没有直接说"老师多伟大",而是用柴门、菊花、破经书这些日常细节,让我们自己感受到平凡人身上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