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结屋东头老。
问今生、闲愁种种,几时能扫。
赢得吟魂犹淡荡,只绕谢池新草。
又阵阵、东风吹早。
残梦却随流水断,听莺声、但逐桃花杳。
剩杨柳,试试袅。
空亭容膝休嫌小。
独徘徊、疏帘一桁,半留晴照。
收拾春衣从笑取,紫凤天吴颠倒。
莫更说、旧针神稿。
辛苦工蚕原自分,奈成都、桑树年来少。
丝欲吐,食难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一位隐居老人的视角,描绘了暮春时节的闲愁与生活困境,语言质朴却情感深沉。

上阕开篇用"结屋东头老"点明主人公身份——一位住在村东头的老人。"闲愁种种"四字道出老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忧愁,就像春风中飘摇的柳絮。老人试图通过吟诗作赋来排解愁绪,却发现思绪总被新生的小草牵动。这里用"谢池新草"的典故,暗示老人像谢灵运一样寄情山水却难逃愁绪。残梦随流水消逝、黄莺追着凋谢的桃花飞去,这些意象都在诉说春光易逝的惆怅。

下阕转入更现实的生活描写。老人安慰自己亭子虽小但足以容身,这个细节展现了他随遇而安的心态。"紫凤天吴颠倒"指缝补得乱七八糟的衣裳,暗示生活窘迫。最打动人的是结尾关于养蚕的描写:老人像春蚕一样辛勤劳作,却因桑叶不足而"丝欲吐,食难饱",这个比喻既写实又深刻,把底层劳动者徒有才华却难以为生的困境刻画得入木三分。

全词最妙处在于将春天的自然景象与老人的生活困境完美融合,用"杨柳袅袅"的柔美反衬"食难饱"的艰辛,使整首词在优美中透着心酸,展现了古代文人面对生活压力时既洒脱又无奈的真实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