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 荷花
野塘碧。
云锦天机乍织。
垂杨外,红日半酣,翠盖亭亭拥倾国。
晚来溪雨息。
乱泻明珠苍璧。
风帘卷,画阁尽开,一味清香送凉入。
携樽,近花侧。
问娇艳何如,六郎颜色。
芳洲别浦羞孤特。
正一钩新月,画船十里,浣纱人去歌韵寂。
望中水云隔。
回首,又秋逼。
渐香老红衣,飞趁潮汐。
寒烟败苇添愁戚。
似相对共叹,离怀无极。
残阳影里,有宿鹭,黯凝立。
云锦天机乍织。
垂杨外,红日半酣,翠盖亭亭拥倾国。
晚来溪雨息。
乱泻明珠苍璧。
风帘卷,画阁尽开,一味清香送凉入。
携樽,近花侧。
问娇艳何如,六郎颜色。
芳洲别浦羞孤特。
正一钩新月,画船十里,浣纱人去歌韵寂。
望中水云隔。
回首,又秋逼。
渐香老红衣,飞趁潮汐。
寒烟败苇添愁戚。
似相对共叹,离怀无极。
残阳影里,有宿鹭,黯凝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兰陵王 荷花》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荷花从盛放到凋零的生命历程,寄托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
上片像一部夏日荷塘的纪录片:开篇用"野塘碧"直接带我们进入场景,把荷叶比作"云锦天机乍织",说它们像神仙织就的锦绣般突然铺开。垂杨、红日、翠盖(荷叶)组成一幅色彩明艳的午后荷塘图。"红日半酣"这个拟人特别妙,把太阳写成喝微醺的样子。傍晚雨停后,荷叶上的水珠像乱滚的珍珠,风吹帘动时,荷香乘凉而来,读者仿佛能闻到那股清香。
中片转入人物互动:带着酒靠近荷花,把花比作唐代美男子六郎(古人常用他形容荷花之美)。说荷花不屑与普通水草为伍,在新月下、画船旁保持孤傲。当浣纱女(可能暗指西施)离去后,整个画面突然安静下来,只剩水天相隔的怅惘。这里用美女与荷花的对比,暗示美好事物的易逝。
下片时间跳到秋天:荷花褪去红衣(花瓣凋落),随潮水飘零。枯荷、寒烟、败苇组成萧瑟画面,像在相对叹息离别之苦。最后定格在残阳中的宿鹭(夜鹭),它一动不动的身影,就像被忧愁凝固了。这个结尾镜头感极强,把全词的伤感情绪推到顶点。
全词最妙的是三层时空转换:从盛夏绚烂到初秋凋零,就像快进了荷花的生命全程。作者用荷花喻人,写尽世间美好事物难以长存的无奈,那些"云锦天机"终会变成"寒烟败苇",但正是这种残缺美,反而让记忆中的荷香更显珍贵。词中明艳与衰败的强烈对比,教会我们珍惜眼前盛放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