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拥抱自然的豁达心态。
前两句"多金不足惜,丹砂亦何益"直接否定了世俗追求:金钱不值得留恋,炼丹求长生也没什么意义。这里用"丹砂"代表古代人追求长生不老的炼丹术,暗示对功利和长生的双重否定。
后两句笔锋一转,转向积极的生活态度:不如多种些花,等来年春风拂过时,自然能感受到生命的喜悦。"春风自相识"用拟人手法,把春风比作老朋友,暗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愉悦。一个"自"字透露出不刻意强求的从容。
全诗短短20字,却完成了从否定到肯定的转折:抛弃世俗执念→选择简单劳作→收获自然馈赠。这种返璞归真的智慧,对现代人追求物质而忽视心灵需求的生活状态,依然具有启示意义。诗人用种花这个具体动作,把抽象的人生哲理变得可感可知,正是其高明之处。
唐彦谦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