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扇行
妾有一匹绢,照眼光淩乱。
范以湘江筠,裁为合欢扇。
娟娟花月美,皎皎梅雪灿。
向来启炎溽,执手同缱绻。
朝携麦陇去,为妾障容面。
暮伴纱厨宿,为妾散香汗。
恩情非轻薄,信誓成旦旦。
华容未衰朽,世路易冰炭。
终身隔幽闲,谁复转清盼。
君不见金屋贮阿娇,长门锁春怨。
玉楼宴环奴,驿庭碎花钿。
人耶物耶古如斯,彳亍风前发三叹。
范以湘江筠,裁为合欢扇。
娟娟花月美,皎皎梅雪灿。
向来启炎溽,执手同缱绻。
朝携麦陇去,为妾障容面。
暮伴纱厨宿,为妾散香汗。
恩情非轻薄,信誓成旦旦。
华容未衰朽,世路易冰炭。
终身隔幽闲,谁复转清盼。
君不见金屋贮阿娇,长门锁春怨。
玉楼宴环奴,驿庭碎花钿。
人耶物耶古如斯,彳亍风前发三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一把纨扇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女子从受宠到被冷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情冷暖的无奈。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 1. 美好开端(前12句):女子精心制作了一把纨扇,用湘妃竹做扇骨,绢布做扇面。扇子陪伴她度过炎夏,白天遮阳,夜晚纳凉,见证了她与情郎的甜蜜誓言。这里用"花月美""梅雪灿"等美好意象,暗示爱情初期的热烈。
2. 情变转折(中间6句):"华容未衰朽"突然转折,指出女子容颜尚在,但情郎已变心。用"冰炭"比喻两人关系从火热到冰冷,扇子也被弃置角落,不再受宠。
3. 深刻反思(最后6句):通过"金屋藏娇"和"玉楼宴奴"两个历史典故,指出自古以来女子和物品的命运相似——新鲜感过后就会被抛弃。最后"彳亍风前发三叹"的孤独身影,强化了全诗的悲凉感。
艺术特色: - 拟人手法:全诗以扇子口吻叙述,让日常物品承载情感 - 对比强烈:前期"执手缱绻"与后期"终身隔幽闲"形成巨大落差 - 双关寓意:"纨扇"既是实物,也象征女子自身命运
这首诗通过小物件映射大主题,提醒读者: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常常像物品一样被喜新厌旧。其魅力在于用细腻笔触,写出了古今相通的爱情悲剧。
苏福
苏福,潮阳(今广东惠来县)人。少孤,生有夙慧,八岁能属文,人呼为神童。洪武间举童子科,赴京,以年少,令有司护还。卒年十四。所著《秋风辞》、《纨扇行》,时皆称之。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