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江即事

山气濛濛带雨昏,江潮滚滚挟雷奔。
估樯簇笋滩头聚,野市编茅劫后存。
愁似云痕浓不减,寒凭酒力醉难温。
却怜渔艇全家住,一叶凌波笑语喧。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江边的生动画面,既有自然景观的壮阔,也有人间烟火的温暖,同时透露出诗人复杂的情感。

前两句写景:山间雾气弥漫,带着雨后的昏暗;江潮汹涌,仿佛挟着雷声奔腾而来。这两句用"濛濛""滚滚"等叠词,让读者仿佛能听到潮声、感受到潮湿的空气,画面感很强。

中间四句转到人间景象:商船像竹笋一样密集地停泊在滩头,劫后余生的集市用茅草搭建着简陋的房屋。诗人借景抒情,说自己的愁绪像浓云一样化不开,想借酒驱寒却连醉意都温暖不了内心。这里"劫后存"三个字暗示了可能经历过战乱或灾难,给全诗蒙上一层阴影。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最让人怜爱的是那些以渔船为家的渔民,他们驾着一叶小舟在波浪中穿梭,传来阵阵欢笑声。这与诗人沉重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用渔民的乐观反衬自己的愁绪,也让整首诗在压抑中透出一丝亮色。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纪录片:先拍大场景的江潮山雨,再拉近到码头集市,最后特写渔家生活。诗人把自己的愁闷悄悄织进这幅"江边晚景图"里,又在结尾用渔民的欢笑给读者留下希望,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