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山村景象,以及人们对春耕的期待和努力。下面我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1. 春日降雨,生机勃勃
诗的首句“山村一夜雨”,描述了春天的夜晚,山村被雨水滋润的情景。春天的雨水滋润了大地,催生了万物的生长。这种雨水的滋润象征着生命的开始和希望的萌芽。
2. 清晨美景,情感涌动
“晓来春草生”,清晨醒来,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新生的春草在晨光的照耀下显得分外翠绿,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诗人看到这一切,情感涌动,产生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东风拂面,桑林鸟鸣
“东风吹桑林,午鸠杂乱鸣”,东风吹拂着脸颊,给人一种温暖而舒适的感觉。同时,桑林中传来斑鸠的鸣叫声,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氛围。诗人通过这些自然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
4. 邻叟相逢,共话春耕
诗人偶遇邻居老人,一起谈论春耕的事情。“偶逢邻叟至,依依话春耕”,展现了山村人们热爱劳动、关心农事的精神风貌。通过邻叟的交谈,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期待和对劳动的热情。
5. 勤奋耕耘,期待丰收
“锄耰恐后时,黾勉各有营”,人们手持农具,担心农时错过,都在努力耕作。这体现了人们的勤奋和拼搏精神。最后两句“我亦守先畴,努力俟秋成”,表达了诗人自己也要守护祖先的土地,努力耕作,期待秋天的丰收。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劳动情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以及人们对丰收的期待和勤劳的精神。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吴兰修
吴兰修(清)(约公元一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石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就读于粤秀书院,约清宣宗道光初前后在世。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o八年)举人,官信宜训导。生平枕经葄史,嘉庆戊辰举人,官至训导(从八品),有诗文名。构书巢于粤秀书院,藏书数万卷,颜其室曰守经堂,四十三任粤秀书院院监。自称经学博士。兰修所著有《荔村吟》、《草桐华阁词》,及《南汉纪》五卷,《端溪研史》三卷等,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