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翠羽 仇十洲《洛神图》,为刘公鲁(之泗)赋
黄月蘅皋,如见渚宫装束。
幻灵踪仙山楼阁,淩波步袜,短怀无托。
今古恨,惟恨美人沦落。
万事云烟,难问故家伊洛,早风扫老瞒铜雀。
吴笺双璧(读上声。),十三行作⑴。
今夜长,谁鼓素琴秋鹤(用本传萧旷事。)。
幻灵踪仙山楼阁,淩波步袜,短怀无托。
今古恨,惟恨美人沦落。
万事云烟,难问故家伊洛,早风扫老瞒铜雀。
吴笺双璧(读上声。),十三行作⑴。
今夜长,谁鼓素琴秋鹤(用本传萧旷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借仇英(号十洲)画的《洛神图》来抒发感慨的。我们可以分几个层次来理解:
1. 画面与现实交织 开头"黄月蘅皋"描绘月光下的水边景色,说画中的洛神仿佛穿着古代宫廷装束。画家用仙山楼阁、凌波微步的意象让洛神"活"了过来,但现实中这份美好无处寄托,只能成为遗憾——古今最让人痛心的,就是美好事物(美人)的消逝。
2. 历史沧桑感 "万事云烟"说历史如烟消散,连洛阳旧都的繁华都无处追问。提到曹操(老瞒)的铜雀台早已被风吹散,暗示再辉煌的功业终成尘土。这里用历史遗迹的湮灭,强化"美好易逝"的主题。
3. 艺术的永恒 "吴笺双璧"指仇英的画作和书法(十三行指王献之书法),说这些艺术品像双璧一样珍贵。但结尾笔锋一转:今夜谁能像传说中那样弹琴引来仙鹤呢?暗示艺术虽美,终究难觅知音。
全词核心在对比:画中洛神的永恒之美 vs 现实中的历史消亡;艺术创造的理想世界 vs 无人理解的寂寞现实。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法长存的遗憾,既有对艺术的赞美,也有深沉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