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楼吟 丙寅仲秋登舣舟亭赏桂,外子索赋

洗砚池边,舣舟亭畔,秋光乍晴堪掬。
幽寻无限好,正开遍一林金粟。
栏杆曲录。
见隔坞回廊,临流修竹。
香何酷,午风轻散,俊游云属。
满目。
看尽繁华,宛画图新展,十洲横幅。
斜阳金碧里,爱行遍、陂塘林麓。
丰碑高矗。
缅一代英才,千秋芳躅。
吟情触、远天忽送,数峰浓绿。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秋日赏桂的闲适场景,充满了诗情画意。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交融。

上阕开头从洗砚池、舣舟亭这些具体地点切入,点明时间是在秋高气爽的午后。"秋光乍晴堪掬"用拟人手法,把秋光写得可以捧在手心般可爱。接着写桂花盛开如金色粟米,通过"栏杆曲录"的视角转换,带出回廊、竹林等景物,最后用"午风轻散"的桂花香收束,自然过渡到游人如云的场景。

下阕转入抒情。"满目"二字统领,将眼前景致比作新展开的画卷。"斜阳金碧"四字勾勒出夕阳下的绚丽色彩,引出词人漫步林间的惬意。见到高耸的丰碑时,思绪转向历史人物,表达对英才的追慕。结尾处笔锋一转,远天送来的"数峰浓绿"突然打破沉思,余韵悠长。

全词亮点在于: 1. 画面感极强,从近处桂花到远景山峰,宛如移动的摄像机镜头 2. 善用通感手法,把桂花香写得可触可感 3. 历史感与现实感交织,在赏景中自然引发怀古幽情 4. 结尾的"数峰浓绿"如同电影定格镜头,给人无限遐想空间

这首词展现了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在寻常景物中发现诗意,在自然山水中寄托情怀,体现了"物我交融"的古典美学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