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白鹤子

香焚金鸭鼎,闲傍小红楼。
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小曲描绘了一个浪漫的约会场景,用简单明快的语言勾勒出温馨的画面。

前两句"香焚金鸭鼎,闲傍小红楼"像电影开场:我们看到一个精致的小香炉(金鸭鼎)飘着袅袅香烟,主人公悠闲地倚在红色小楼旁。这里"闲"字用得妙,既表现了等待时的悠闲,又暗示了期待的心情。

后两句"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千古名句,把时间、地点、事件都交代得诗情画意。新月初上柳枝头,正是黄昏刚过的约会好时光。这里用月亮和柳枝做背景,既点明了时间,又营造出柔美的氛围。

全曲最动人的是那种欲说还休的含蓄美。明明写的是约会,却不直接描写见面场景,只通过焚香、小楼、月柳这些意象,让读者自己想象后续的甜蜜。这种留白手法,比直白描写更有韵味。

语言上通篇用白描,就像用简笔画勾勒场景,但每个景物都精心选择:香炉显雅致,红楼添暖意,月柳增柔情,共同组成一幅古典约会图。特别是"月在柳梢头"这个意象,后来成了描写初恋约会的经典表达。

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