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四十四

拔刺银刀似脍残,有人相戒莫登盘。
鱼苗多是秋虫化,倚仗曾经仔细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乌鲁木齐当地一种特殊的饮食现象。

前两句写餐桌上银光闪闪的鱼刀和切好的生鱼片,却有人互相提醒"别吃这盘菜"。这里制造了一个悬念:为什么看起来美味的生鱼片不能吃呢?

后两句揭开谜底:原来这些"鱼苗"其实是秋天的虫子变的!诗人说自己曾经仔细观察过,所以才敢这么肯定。这里用"倚仗"二字显得特别俏皮,仿佛在说"我可是有科学依据的"。

全诗妙在: 1. 用"银刀""脍残"这样精致的词语开头,让人以为是高档美食,结果笔锋一转竟是虫子 2. "相戒莫登盘"的劝诫语气,和最后"仔细看"的笃定形成反差萌 3. 把当地特殊的自然现象(虫变鱼)写得既真实又有趣

这种带着笑意记录边疆风物的写法,既科普了当地物产,又展现了诗人观察生活的新鲜视角,读来令人会心一笑。

纪昀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