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折桂令》写的是作者在南京朝天宫暂住时的所见所感,用轻松中带着沧桑的笔调,道出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开头四句像在自嘲:我这辈子啊,就靠写诗过日子。偶然住进道观(云房),恍惚间还以为到了仙境。这里用"偶寄""似到"两个词,把偶然借宿的随意感和道观的神秘感巧妙结合。
中间六句是三个鲜明的画面:镜子照着山里的精怪,钟声惊动夜空的星斗,丹鼎炼着秋天的云霞——这些道教意象营造出虚幻缥缈的氛围。接着笔锋一转:申家园林连破瓦都不剩了,卞氏坟墓旁残花都没人种了。通过"不留""谁种"的反问,带出繁华易逝的唏嘘。
最后三句是看透世事的感叹:别羡慕那些豪华排场,你看六朝古都的兴亡故事,如今只剩下柳树衰败、乌鸦哀鸣的景象。"衰柳啼鸦"这个结句特别有画面感,柳条枯黄低垂,乌鸦哑哑叫着,把历史的苍凉感直接推到读者眼前。
全诗最妙的是用"笑"字开头,用"啼"字结尾,从轻松的自嘲到沉重的叹息,中间穿插着仙气飘飘的幻想和残垣断壁的现实,像坐过山车一样带着读者体验人生无常的感悟。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