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听姜惠甫摘阮

羡黄台公子,能办此、淡中清。看璧月当胸,松风应手,一洗秦筝。都来四条弦上,有几家乐府几般声。秋水孤鸣老雁,春风百啭娇莺。嫩凉窗户酒初醒。特地为渠听。写江南江北,无穷意思,字字分明。悠扬博山烟底,把满怀幽恨一时平。长记曲终时候,钱塘暮雨潮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写的是作者听朋友姜惠甫弹奏阮咸(一种古代乐器)时的感受,用生动的画面和比喻展现了音乐的魅力。

上片(前半部分): 1. 开头夸赞姜惠甫像贵族公子一样高雅,能弹出清淡中带着清澈的乐声。 2. 用"璧月当胸,松风应手"形容演奏者姿态优美,音乐如明月清风般纯净,比传统的秦筝更脱俗。 3. "四条弦上"指阮咸只有四根弦,却能表现各种乐曲风格,像雁鸣的苍凉、莺啼的婉转,展现出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下片(后半部分): 1. 写自己酒醒后特意来听曲,说明音乐吸引力很强。 2. 音乐像一幅江南江北的风景画,每个音符都清晰可感。"幽恨一时平"说音乐能抚平心中愁绪。 3. 结尾最精彩:记住曲终时的场景——钱塘江傍晚的雨和潮水,把音乐余韵比作自然界的潮声,让人回味无穷。

全词妙在: - 把看不见的音乐变成看得见的画面(月、风、雁、莺、山水、潮雨) - 用对比手法(老雁的苍凉vs娇莺的活泼) - 最后用潮雨声作比喻,让音乐在听众想象中继续回荡

就像我们听了一首好歌后,旋律还会在脑中盘旋一样,这首词成功地把一场音乐体验变成了永恒的艺术记忆。

张之翰

(1243—1296)邯郸人,字周卿,号西岩老人。世祖至元末自翰林侍讲学士,知松江府事,有古循吏风。时民苦荒,租额以十万计,因力陈其弊,得以蠲除。有《西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