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妓歌)

花前新酒绿,谁相劝、赖有莫愁声。
正刻羽引商,移宫流徵,当筵一曲,宛转分明。
歌喉逞、萧萧林朩落,黯黯碧云凝。
衣着缕金,扇低宝月,韩娥未去,梁上尘惊。
回风才唱罢,看栏畔浑似,秋后凄清。
谁念丽娟魂断,不比秦青。
想花朝月夕,等闲度过,阳阿白雪,无限关情。
引得周郎一顾,唤作春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歌妓的动人表演,用丰富的比喻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歌声的魅力。全词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上片(开头到"梁上尘惊")像电影特写镜头,先展现酒宴场景:花前摆着新酿的绿酒,但最吸引人的是莫愁(歌妓代称)的歌声。她的演唱技巧高超("刻羽引商"等专业术语形容音律变化),歌声清亮得能让林木萧瑟、碧云凝固。她的装扮华贵(缕金衣、宝月扇),歌声感染力极强,连房梁上的灰尘都被震落——用夸张手法表现歌声的穿透力。

中片("回风才唱罢"到"不比秦青")突然转折:歌声停歇后,栏杆边仿佛瞬间进入深秋,对比之前的热闹更显凄凉。这里用"丽娟"(汉代歌姬)和"秦青"(古代著名歌手)作比,暗示歌妓虽技艺精湛,却无人真正懂她的孤独。

下片("想花朝月夕"到最后)揭示歌妓的内心世界:她日复一日在花月之下表演,把最精彩的"阳阿白雪"(高雅歌曲)献给听众,其实最渴望遇到知音。结尾用"周郎顾曲"的典故(三国周瑜精通音乐,听出错音会回头看),表达歌妓希望遇到真正懂她的人,把她当作报春的黄莺,而不只是消遣对象。

全词妙在三点:1)用通感手法把听觉转化为视觉画面(如歌声使云彩凝固);2)明写歌声美妙,暗写歌妓孤独,形成强烈反差;3)结尾用典不着痕迹,把歌妓渴望知音的心愿表达得含蓄动人。就像现在实力派歌手在掌声背后,依然期待有人听懂她歌声里的灵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