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比干墓(乙未)

墓禽知敬久无音,樵采含悽远不侵。
气共微箕存祖社,魂伤姬孔表冈林。
千秋死谏无公酷,半日句留望古深。
垄畔请携卷石去,桉间时见昔年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拜谒商朝忠臣比干墓时有感而作,通过描写墓地景象和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忠烈精神的敬仰。

前两句写墓地环境:连鸟儿都懂得敬畏,长久不敢鸣叫;樵夫砍柴时也心怀悲戚,远远避开不打扰。这里用动物和普通人的反应,侧面烘托比干精神的崇高。

中间四句转入历史追思:比干的浩然正气与微子、箕子(商朝贤臣)共同延续了宗庙社稷,他的魂魄感动了周武王和孔子(姬姓和孔姓代表)。强调比干的"死谏"(以死进谏)是历史上最惨烈的,而作者在此短暂停留却感受到深厚的历史重量。

最后两句写个人感悟:作者请求从墓地带走一块石头作为纪念,放在书案上时时提醒自己比干的赤诚之心。这种"带走一块石头"的举动,生动表现了想要传承忠烈精神的心情。

全诗通过环境描写、历史典故和个人行为三个层次,把对古人的敬仰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追求,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包含真挚的个人情感。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千年前的忠魂,依然能照亮后人的心灵。

郑珍

(1806—1864)贵州遵义人,字子尹,号柴翁。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