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月照洞庭

素秋天似水,更夜色呈鲜,物华殊丽。山堂兴无际。见团圆月照,洞庭深邃。清风匝地,但处处、昭彰德被。遍恒沙朗射晴空,千古秀凝青桂。高贵。随形应现,鉴物无私,碧霄呈瑞。孤然爽异。辉法界,显灵慧。放清光万道,入户穿窗,皎皎昏蒙普济。愿凡夫,早悟圆明,尽知此理。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夜洞庭湖的绝美景象,同时融入了佛理哲思,意境空灵深远。

上阕写景:开篇用"素秋天似水"勾勒出秋夜清澈透明的底色,接着用"夜色呈鲜"打破人们对黑夜的沉闷印象。月光下的洞庭湖不仅深邃壮阔,更因"清风匝地"而充满流动感。最妙的是将月光比作佛光,说它像普照大地的恩德,又像穿越时空的桂花清香,把自然美景提升到了精神境界。

下阕说理:将明月人格化,赞美它"随形应现,鉴物无私"的品格——既能照映万物又不偏不倚。月光在这里成了智慧象征,既能穿透门窗照亮黑暗("皎皎昏蒙普济"),又暗喻佛法可以启迪人心。结尾点明主旨:希望世人能像领悟月光真谛那样,早日参透生命的光明本质。

全词最独特之处在于将"月光-湖水-佛光"三重意象完美融合:写的是月照洞庭的实景,又处处暗含佛法智慧。语言上既保留了"青桂""法界"等典雅词汇,又有"入户穿窗"这样生活化的表达,就像月光本身,既圣洁又亲切。

长筌子

长筌子(生卒年不详),名不详,生平无考。金末人,道士。有《洞渊集》五卷,收入《正统道藏》,其中有文赋三十一篇,诗词百馀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