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乐十首(谢朓同赋。) 其五

崇文晦已明,胶庠杂复整。
弱台留折巾,沂川咏芳颖(○同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永明乐》描绘了一幅古代文化教育的生动画面。前两句"崇文晦已明,胶庠杂复整"说的是:曾经被忽视的文化教育如今重新受到重视,学堂里杂乱的环境也变得井然有序。这里的"胶庠"指的是古代学校,诗人用对比手法展现了文化复兴的景象。

后两句"弱台留折巾,沂川咏芳颖"则通过两个具体场景来表现文人的雅致生活:在亭台上,文人雅士们随意地摘下头巾(折巾),显得洒脱不羁;在沂水边,人们吟咏着赞美花草的诗篇。这两个画面展现了当时文人追求自然、崇尚高雅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南朝时期文化教育复兴的图景,既有对文化建设的宏观描写,又通过生活细节展现文人风雅。诗人通过"晦明""杂整"的对比,以及"折巾""咏芳"的闲适画面,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气息和生活美学。

王融

(467—493)南朝齐琅邪临沂人,字元长。王僧达孙。博涉有文才。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竟陵王萧子良特相友好,为“西邸八友”之一。欲兴家业,上书武帝求自试,迁秘书丞。帝幸芳林园,禊宴朝臣,使融为《曲水诗序》,文藻富丽,当世称之。后子良复奉融为宁朔将军、军主。及武帝病笃,融欲矫诏立子良,事败,郁林王即位,收狱赐死。融文辞捷速,为永明体代表作家。今存《王宁朔集》辑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