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慢·中秋夜游虎邱,适逢月蚀,时星稀露冷,万象泬寥,荟薄幽阴,疑非人境。余呼茗坐千人石,云破月来,笛声发自林际,抚时感事,殊难为怀。乃写此调,以寄其郁,仍用方回原韵
夜气沈山,商音换世,愁与天阔。
留人岩桂攀余,梦远塞榆都折。
琼楼影暗,忍照破碎河山,伤心还话团圆节。
涕泪玉川吟,剩枯肠如雪。
歌发。
风亭笛弄,沧海珠生,寄怀浑别。
恨逐胥涛,越网千丝谁结。
全消虎气,算有堕粉零香,清宵索伴蛩声绝。
怕半镜重圆,异当时明月。
留人岩桂攀余,梦远塞榆都折。
琼楼影暗,忍照破碎河山,伤心还话团圆节。
涕泪玉川吟,剩枯肠如雪。
歌发。
风亭笛弄,沧海珠生,寄怀浑别。
恨逐胥涛,越网千丝谁结。
全消虎气,算有堕粉零香,清宵索伴蛩声绝。
怕半镜重圆,异当时明月。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中秋夜游虎丘时遇到月食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忧国伤时的沉痛情绪。
上片开头用"夜气沉山"营造出压抑的氛围,"愁与天阔"直接把个人愁绪放大到天地之间。看到月食("琼楼影暗"),联想到破碎的山河,在中秋团圆夜更觉伤心。这里用"涕泪玉川吟"的典故,表达诗人像古人一样为国事痛哭,愁到肠子都枯竭如雪。
下片转到听到笛声的场景,"沧海珠生"暗喻人才被埋没。"恨逐胥涛"用伍子胥的典故,表达对现实的愤恨。接着写月食后的景象:虎丘的霸气消散了,只留下零落的花香和蟋蟀声。最后两句最精彩:就算月亮重新圆了,也不再是当初的明月——暗示山河破碎后,就算收复失地,也难复往日荣光。
全词巧妙把月食景象与时局结合,用"月缺月圆"比喻国土沦丧,既有对现实的痛心,又暗含希望。艺术上善用典故但不晦涩,景物描写都带着强烈情感,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沉重的家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