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泉州刺桐花盛开时的热闹景象,充满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
前两句"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像一幅生动的街景画:道路两旁开满娇艳的刺桐花,在晴朗天气和暖风中摇曳,仿佛在对过往的闽南姑娘微笑。"笑"字用得特别妙,把静态的花写活了。
后两句笔锋一转:"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说这些红花虽然美,却无法移植到北方(中都指当时的京城),只能在泉州形成天然的红色屏障。这里暗含对泉州独特风物的自豪,也透露出些许遗憾——这么美的景色只能在当地欣赏。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用"小艳""笑"等词赋予刺桐花人的情态,读来亲切。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对家乡风物的深情,既骄傲于刺桐花是泉州独有的风景,又惋惜它不能被更多人欣赏,这种复杂情感通过简单的场景描写自然流露出来。
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