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大而神秘的夜景,充满神话色彩和想象力。
前两句"云耕宝陆三千里,月破黄昏十万家"用夸张手法展现天地交融的壮阔景象:云层像耕犁般掠过广袤大地,月光突然穿透暮色,照亮千家万户。这里"耕"字用得巧妙,把云的运动比作农人耕作,而"破"字则赋予月光冲破黑暗的动感。
后两句"清夜碧潭澄皎洁,蚌吞银焰产丹砂"转入更奇幻的描写:清澈的潭水倒映着皎洁月光,仿佛水底的河蚌正在吞食月光(银焰),孕育出珍贵的丹砂(古代炼丹术中的仙药)。这里把自然现象神话化,月光与潭水的互动被想象成河蚌产珠的过程,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全诗通过云、月、潭、蚌等意象,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超现实的月夜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惊叹和对神秘事物的向往。最精彩的是将普通夜景升华为神话场景的想象力,让读者在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神奇。
谭处端
(1123—1185)元道士。东牟人,字通正,初名玉,号长真子。博学,工草隶书。师王重阳,传袭其道,往来于洛川之上。有《水云前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