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务拜伯父

名公作逐臣,驱马拂行尘。旧国问郧子,劳歌过郢人。
一川花送客,二月柳宜春。奉料竹林兴,宽怀此别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送郑务拜伯父》。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对象是郑务拜的伯父。现在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首句“名公作逐臣,驱马拂行尘。”描述了伯父作为一位有名望的官员,如今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职位,远行他乡。这里的“驱马拂行尘”形象地描绘了他离别的情景,尘土飞扬中骑马离去,给人一种奔波劳顿的感觉。

第二句“旧国问郧子,劳歌过郢人。”这里的“旧国”指的是伯父离开的地方,“郧子”可能是当地的名人或者地标。“劳歌”则表示离别时的哀愁和感慨。整句话的意思是,离开故乡时询问当地情况,离别之际唱起悲伤的歌曲。

第三句“一川花送客,二月柳宜春。”描绘了送别的环境。“一川花送客”意味着在春天的花海中送别,“二月柳宜春”则点明了时间是二月,柳树发芽的时节。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到一种春天的生机和离别的伤感交织在一起的情绪。

最后一句“奉料竹林兴,宽怀此别晨。”中的“奉料”可能指的是送别时的赠礼,“竹林兴”可能指伯父对竹林的喜爱或者与竹林有关的美好回忆。“宽怀”则表示尽管离别让人伤感,但也要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整句话的意思是,希望伯父在竹林中能有所寄托,以开阔的胸怀面对这次离别。

整首诗通过对伯父离别的情景和环境进行描写,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未来的祝愿。诗的语言质朴易懂,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送别的哀愁和对未来的期盼。

綦毋潜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