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热闹的边塞酒宴,充满了异域风情和豪迈气息。
前四句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宴会的场景:琵琶和笛子的音乐交织在一起,羌族和胡人的少年们一起放声歌唱。宴席上烤着肥美的牛肉,煮着野骆驼肉,用精致的酒杯斟满交河特产的美酒。这些画面充满了西域特色,让人仿佛能闻到烤肉香、听到欢快的乐曲。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夜深人醉后的思乡之情。虽然三更天醉倒在军营里很痛快,但梦里还是忍不住思念家乡的秦山。这种强烈的对比正是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表面是热闹的宴会,深处却藏着戍边将士的乡愁。
诗人用"浑炙""叵罗"等生动词汇,让读者直观感受到边塞生活的粗犷。最后"归梦"二字轻轻一点,又透露出军人柔软的一面。这种豪放与细腻的结合,正是边塞诗独特的魅力。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