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辞

昨日如何日,白马谢家桥。
今日如何日,壁间苦心蕉。
折花歌一曲,买酒共一宵。
就我求一誓,沧海持一瓢。
花落歌尘散,酒醒乐寂寥。
耳中双锥响,沧海何迢迢。
君欲别我时,我啼君亦悲。
君所慰我者,都知是托辞。
白马缓着鞭,赠君以青丝。
怀丝同怀我,惟君勿轻离。
君问我所欲,我欲君亦知。
君去我思君,愿君亦相思。
别时日薄寒,别时泪初潸。
欲语能何语,执手道平安。
别后几忘餐,别后瘦如兰。
我能同蒲苇,君或匪石磐。
我心深似海,君心隔远山。
余生可消磨,都是旧时欢。
春来溪水深,秋来溪水浅。
日日读君书,字字蚀难辨。
愿君衣常暖,愿君身常健。
思君写君名,盈盈积数卷。
归路石生苔,去路石生藓。
来看君归处,眼中生厚茧。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拟古辞》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离别,字字句句都浸透着深情与无奈。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它的魅力:

1. 时光流逝中的情感对比 开篇用"昨日/今日"的对比拉开回忆:昨天还和白马少年在谢家桥共度美好时光,今天却只能对着墙边的芭蕉叶独自苦闷。"折花买酒"的狂欢与"花落酒醒"的寂寞形成强烈反差,就像热闹的派对散场后,只剩下空酒瓶和冷清的房间。

2. 离别场景的细腻刻画 "你"要离开时,两人相拥而泣。女子把青丝(头发)赠给爱人,说"带着它就像带着我",这个举动既浪漫又心酸——她明知道对方可能不会回来,却仍抱着一丝希望。最打动人心的细节是"执手道平安":明明有千言万语,最后却只能挤出最普通的告别,这种克制反而让悲伤更深。

3. 离别后的思念成疾 后半段写分别后的日子:女子茶饭不思瘦如兰花,每天反复读爱人的信(虽然字迹都模糊了),在石阶上徘徊等待。最揪心的是"我能同蒲苇,君或匪石磐"这句——蒲苇柔韧不易折断,磐石却可能风化,暗示女子坚守承诺,而男子或许早已变心。结尾"眼中生厚茧"堪称神来之笔,把望眼欲穿的等待具象化,就像长期劳作会磨出老茧,她的眼睛也被泪水与期盼磨出了茧子。

全诗像一部微电影:有甜蜜回忆(白马折花)、有催泪告别(赠发执手)、有余生特写(读信徘徊)。最难得的是,它不堆砌华丽辞藻,就用"衣常暖""身常健"这样最朴素的祝愿,道出了爱情最真实的样子——明知可能被辜负,仍愿倾尽所有温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