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长安诸寺联句。靖恭坊大兴善寺。老松青桐联二…绝句

有松堪系马,遇钵更投针。记得汤师句,高禅助朗吟。 ——段成式
乘晴入精舍,语默想东林。尽是忘机侣,谁惊息影禽。 ——张希复
一雨微尘尽,支郎许数过。方同嗅薝卜,不用算多罗。 ——郑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长安大兴善寺的所见所感,通过松树、钵盂等意象,展现了一个清净忘机的禅意世界。

第一段(段成式): 诗人看到寺里的老松树,说这松树粗壮得能拴马(形容松树古老高大)。遇到僧人化缘的钵盂,就像细针投入其中般自然(比喻人与佛法相遇的缘分)。他想起汤法师的诗句,觉得高僧的禅意更能激发自己的诗兴。这里用日常事物(拴马、针线)来比喻修行,显得禅意生活很接地气。

第二段(张希复): 诗人趁着晴天来到寺庙,安静时仿佛听到东林寺的钟声(东林寺是著名禅寺,这里代指禅意)。周围都是心境淡泊的修行人,连鸟儿停歇的影子都不会惊动他们(用"息影禽"反衬出修行人的专注)。这段通过"忘机""不惊"等词,描绘出寺庙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

第三段(郑符): 一场雨洗净了尘埃(既写实也比喻净化心灵),支道林大师允许他常来拜访(支郎是晋代高僧,这里代指寺中僧人)。诗人说与其用佛珠计算修行次数(多罗即佛珠),不如一起闻闻栀子花香(薝卜即栀子花,象征自然禅意)。这里用"闻花香"对比"数佛珠",暗示真正的修行在于生活中的体悟。

全诗亮点: 1. 把深奥的禅理融入拴马、针线、闻花香等生活细节,读来亲切 2. 通过"雨洗尘""鸟影不惊"等画面,让人感受到寺庙的清净 3. 结尾用"闻香不用数佛珠"的对比,点明禅宗"直指本心"的修行观

就像我们现代人走进一座古寺,看到老树、遇到僧人、闻到花香时,自然产生的那种超脱烦恼的感觉,诗人用平实的语言把这种体验写活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