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见月

病里频惊节序催,碧天华月为谁来。
亦知憔悴孤秋色,犹自清光傍夏台。
捣素空闺双杵断,惊弦何处一鸿哀。
桂宫恐有浮云近,寒倚吴干望几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中人在中秋夜望月时的孤独与感伤,通过月亮这一意象传递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前两句写病中人频繁感受到季节更替的催促,质问蓝天明月究竟为谁而来——这里用"华月"的灿烂反衬病人的虚弱,暗示人与自然的疏离感。

中间四句形成巧妙对比:明知自己像秋天一样憔悴,却仍贪恋月光洒满楼台;远处传来捣衣声和孤雁哀鸣,暗示闺中妻子也在思念远方的丈夫。双杵断、一鸿哀的细节让孤独感更具体。

最后两句借月宫浮云的意象,表达对团聚的担忧——怕月光被云遮蔽,所以一次次倚栏眺望。"寒倚吴干"的动作描写,让一个望眼欲穿的思乡者形象跃然纸上。

全诗最动人的是将个人病痛与中秋团圆夜并置,用热闹的月夜反衬孤独,用永恒的月光对照短暂的生命。那些捣衣声、雁鸣、浮云等细微的听觉视觉描写,共同编织出一张思念的网,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古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惆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