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操 题李云仙抱琴独立图
登临。
危岑。
千寻。
快披襟。
长吟。
惟翁浩然通天琴。
凤鸾声振高林。
群籁瘖。
意趣自萧森。
叹世人、孰知我心。
人琴与共,其德愔愔。
出琴与适,寥落山高水深。
幽涧泉兮涔涔。
大海潮兮湛湛。
秋闺啼夜砧。
春山鸣春禽。
旷代几知音。
放怀天地无古今。
危岑。
千寻。
快披襟。
长吟。
惟翁浩然通天琴。
凤鸾声振高林。
群籁瘖。
意趣自萧森。
叹世人、孰知我心。
人琴与共,其德愔愔。
出琴与适,寥落山高水深。
幽涧泉兮涔涔。
大海潮兮湛湛。
秋闺啼夜砧。
春山鸣春禽。
旷代几知音。
放怀天地无古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高士(李云仙)在山水间抱琴独处的超然形象,核心表达了"知音难觅"的孤独感和"天地为伴"的豁达胸怀。
上阕用登山场景开篇:站在险峻高山之巅,敞开衣襟迎风长吟。只有主人公的琴声像凤凰鸣叫般穿透山林,让其他声响都黯然失色。这种孤高境界中,他感叹世人无法理解自己的精神世界。
下阕转入更深层的思考:琴与人融为一体时,能传递出宁静温和的品德;而当琴离开身边,只感到山水寂寥。通过山涧流水、海潮起伏、秋夜砧声、春山鸟鸣等自然声响的对比,突显出琴声的独特。最终在"天地无古今"的永恒感中,获得精神解脱。
全词最动人的是两种情绪的碰撞:一方面有"旷代知音稀"的深切孤独,像现代人渴望被理解却难以遇知己;另一方面又展现出"以天地为知己"的豁达,这种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万物的境界,能给当代读者面对孤独时以启发。词中琴声既是艺术象征,也是精神寄托,传递出中国文人"寄情山水"的传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