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开元寺牡丹

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
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译文及注释

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
花栏里颜色艳丽的牡丹花初初开放,人们都想要出长安来观赏。
药栏:花栏。

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最令人沉醉的景色却是在钱塘寺,不踏入红尘之地就能见到颜色正好的牡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花栏里颜色艳丽的牡丹花初初开放,人们都想要出长安来观赏。
最令人沉醉的景色却是在钱塘寺,不踏入红尘之地就能见到颜色正好的牡丹。

注释
药栏:花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这首诗名为《杭州开元寺牡丹》,是一首描写杭州开元寺牡丹盛开的景象,并表达诗人对牡丹的欣赏之情的诗。接下来,我将从诗意、形象和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诗的前两句“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描绘了牡丹初开的景象。这里的“浓艳初开”表现出牡丹花的艳丽和生机,而“小药栏”则可能是指牡丹花被围起来,如同被保护的药材一般。而“人人惆怅出长安”则可能暗示了诗人离开繁华的长安,来到相对宁静的杭州,心中难免有些惆怅。这种惆怅情绪可能也包含了诗人对牡丹的依恋和怀念。

然后,诗的后两句“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转向了杭州开元寺的牡丹。这里的“风流”一词,既形容了牡丹的美丽,也暗指了诗人对于开元寺牡丹的欣赏之情。而“不踏红尘见牡丹”则表达了诗人愿意远离喧嚣,来到寺庙这个宁静的场所欣赏牡丹,享受这种宁静和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牡丹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通俗易懂,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无论是对于繁华的长安还是宁静的杭州,无论是对于繁华世界的依恋还是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都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牡丹的美丽和魅力,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希望这个分析能够帮到你理解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张祜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