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顾秀才诗五章

芒芒上玄,有物有则。
厥初造命,立我艺则。
爰兹族类,有觉先识。
斯文未丧,诞育明德。(一章)
允矣顾生,载灵之和。
沈根芳沼,濯秀兰波。
渊翘戢颖,景茂凌华。
惟是德心,是用闲邪。(二章)
德心伊何,行归于周。
希高仰峻,企远怀悠。
匪愿在明,靡倦斯幽。
凡我同朋,瞻言清休。(三章)
慎终于远,俾民归厚。
言若有行,及予携手。
何以恤我,其仁孔有。
心之云爱,隆敬其久。(四章)
既迈斯仁,亦迪兹文。
藻不雕朴,华不变淳。
有斐君子,如圭如璠。
仰钦德类,依怀惠诠。
式扬好问,邦家于宣⑴。(五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陆云写给顾秀才的五章赠答诗,用现代语言来理解,可以分成这样几个层次:

第一章:天地有法则,文明靠传承 开头说宇宙浩瀚但自有规律("有物有则"),人类诞生后就建立了文明规范。这里特别点赞顾秀才是族群中觉醒的先行者("有觉先识"),像黑暗中的光,证明文明没有断绝("斯文未丧")。

第二章:夸顾秀才的人品 把顾秀才比作深扎在香池里的植物("沈根芳沼"),在兰花环绕的水波中生长。用植物比喻他低调但出色("渊翘戢颖"),德行像花朵自然绽放。重点说他用道德之心("德心")就能自动抵御邪念。

第三章:具体说德行表现 解释什么是"德心"——就是行为周全("行归于周")。说他向往崇高却不强求("希高仰峻"),追求远方却能安于幽静。这种不刻意表现、不厌烦寂寞的品格,让朋友们都仰慕他清净美好的言行。

第四章:德行的影响力 说顾秀才考虑长远("慎终于远"),能带动民风淳厚。诗人想和他携手同行,因为他的仁德特别丰沛("其仁孔有")。这种发自内心的敬爱("心之云爱"),会历久弥新。

第五章:文采与本质 最后夸顾秀才的文风——华丽词藻不掩盖本质("藻不雕朴"),就像美玉般温润("如圭如璠")。诗人表示要学习他的德行,传播他的思想,让国家因此受益。

核心魅力: 全诗用大量自然比喻(植物、美玉、水波)把抽象品德写得生动可感。最打动人的是塑造了一个"低调的榜样"形象——不过分张扬,却能潜移默化影响他人。这种对"润物细无声"式人格魅力的赞美,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陆云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后陆云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弊政,颇受司马晏礼遇,先后曾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陆机死于“八王之乱”而被夷三族后,陆云也为之牵连入狱。尽管许多人上疏司马颖请求不要株连陆云,但他最终还是遇害了。时年四十二岁,无子,生有二女。由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