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明末将领吴三桂向清朝借兵对抗李自成,结果引狼入室导致明朝灭亡的故事。
第一句"此行勉效秦庭哭"用典故说吴三桂像春秋时楚国大臣申包胥一样,为救国去向别人哭诉求援。"岌岌孤城待救兵"描写北京城危在旦夕的紧急状况。
第二联"策马出关终辱命,引狼入室太伤情"直接点出吴三桂的悲剧:他骑马出山海关向清军求救,结果清军入关后反客为主。这里"引狼入室"的比喻特别生动,把清军比作凶残的狼。
第三联"愿期闯贼罹天网,讵料清军夺帝京"是转折:吴三桂本想借清军消灭李自成(闯贼),没想到清军趁机占领了北京。一个"讵料"(哪想到)道出了事与愿违的无奈。
最后两句"国破君亡谁可诉,恨无一剑送残生"是沉痛的结局:国家灭亡、崇祯皇帝自杀,吴三桂连用剑自尽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带着悔恨苟活。这里的"恨"字特别有力,既恨自己决策失误,也恨命运弄人。
全诗用简洁有力的语言,通过"借兵-引狼-亡国"三个步骤,把这段历史的悲剧性层层递进地展现出来。诗中"引狼入室"的比喻和结尾的悔恨情绪,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历史的关键时刻和当事人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