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越山青断西陵浦

越山青断西陵浦。一片密阴疏雨。潮带旧愁生暮。曾折垂杨处。
桃根桃叶当时渡。鸣咽风前柔橹。燕子不留春住。空寄离樯语。

鉴赏

《桃源忆故人》,词牌名。《词谱》:“一名《虞美人影》,张先词或名《胡捣练》,陆游词名《桃园忆故人》,赵鼎词名《醉桃园》,韩淲词有‘杏花风里东风峭’句,故名《杏花风》。”双调,四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韵。

此词系忆苏姬。它与《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一为忆苏州去妾,一为怀杭城亡妾。两词可互相参阅。

“越山”两句,述越中风景。“西陵浦”,即西陵渡。此言词人由吴至越地,眼中越山青青,阴风凄雨,隔断了词人遥望当年两人分别之处——西陵浦。“潮带”两句,忆旧日离别。“潮”,指钱江潮。《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中有“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讲的也是西陵地处钱江潮的余波。此言西陵地处钱江潮尾,暮色中江潮起,阻住了行舟的航速,由此词人想道:当年我不也是在这儿折柳赠别,劝阻你离别吗?但终于你还是离我而去,使我离愁之恨一直延续至今。上片写作者触景生情。

“桃根”两句,借典寄愁。“桃根桃叶”句,化用王献之《桃叶歌》典故。“桃叶”,系晋王献之妾。王有《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这里借喻与去妾分别。此处是说:这里正是当年两人分离的渡口,所以今天旧地重游,听到传入耳中的船桨声,也觉得它似在为两人的分离而呜咽哀伤。“燕子”两句,借物寄愁。言词人见燕子在即将启程的船桅上呢喃不停,似乎牢骚满腹地埋怨,留不住这美好的春色,也留不住帆樯的启行。真是好景难住,人难永聚,两地相思意,千言万语诉说不尽。这燕子呢喃之语,似乎还在向词人诉说去姬寄来的言语,可惜这些言语终究难解词人的相思心结。疑姬去之后的信来诉说其苦衷,所以有此一说。下片借景抒情,寄托愁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暮春时节的离别图景,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和淡淡的哀愁。

上片开头用"越山青断西陵浦"勾勒出远山与渡口的空间感,青翠的山色在渡口处断开,暗示着离别。"密阴疏雨"的天气描写营造出朦胧忧郁的氛围。潮水带着"旧愁"在暮色中涌来,让人想起曾经在杨柳岸边折柳送别的场景——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下片用"桃根桃叶"的典故(晋代王献之与爱妾桃叶的故事),暗指当年在此渡口送别心爱之人。风中传来摇橹的呜咽声,更添凄凉。最后两句最妙:燕子留不住春天,就像人留不住离去的船只,只能把满腔离愁寄托在渐行渐远的帆影中。

全词没有直接说"我想你",但通过青山、暮雨、潮水、杨柳、渡口、燕子这些意象的层层渲染,让读者真切感受到词人伫立江边、目送远帆时那种说不出的惆怅。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正是中国古典诗词最动人的艺术魅力。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