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① 其一

半壁江山,浑不是、莺花故业。
难回首、萧条野寺,凄凉落月。
乡国烽烟何处认,桥亭卜卦谁人识。
记孤城、只手挽银河,心如铁。
才赋罢,无家别。
早殉此,馀生节。
尽年年茶阪,杜鹃啼血。
三尺焦桐遗古调,一杯黄士埋忠穴。
想哀弦、泉底瘦蛟蟠,苔花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亡国之痛和忠臣之志,用现代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说,就是一位爱国者在国家破碎后的悲愤与坚守。

上半部分("半壁江山"到"心如铁"): 1. "半壁江山"开篇就点明国家只剩一半领土,曾经的繁华("莺花故业")都已消失。 2. 用"野寺萧条""凄凉落月"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亡国后的荒凉氛围。 3. "乡国烽烟"二句说连故乡都找不到了,也没人能理解自己的痛苦(桥亭卜卦是借用严子陵的典故)。 4. "只手挽银河"用夸张手法,回忆自己曾像天神般奋力救国,意志如铁。

下半部分("才赋罢"到结尾): 1. "无家别"直接引用杜甫诗句,表达家国俱亡的悲痛。 2. "年年杜鹃啼血"用杜鹃鸟的典故,写自己年复一年为故国哀伤。 3. "三尺焦桐"指古琴,暗示自己像伯牙绝弦般,把忠魂埋进黄土。 4. 最后想象琴声感动泉底蛟龙、让青苔发热,用奇幻画面表现忠义之气的长存。

全词最打动人心的三点: 1. 画面感极强:野寺、落月、啼血的杜鹃、长苔的古琴,像电影镜头般呈现亡国之痛。 2. 用典自然:把严子陵、伯牙、杜鹃啼血等典故融入自己的情感,不显得生硬。 3. 刚柔并济:既有"心如铁"的刚烈,也有"苔花热"的柔情,展现完整的人格魅力。

就像一位老战士在废墟中弹奏古琴,琴声里既有战火记忆,又有不灭的信念,让人感受到什么是"国破山河在"的深沉爱国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