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垣春 初六日立秋归舟,偶和周清真韵

爽气生兰野。飘细雨、孤帆卸。蝉声曳树,燕飞掠水,远村如画。

便桃笙、葵扇如遥也。独把乌丝挥洒。怪金风、初欲动,不禁悲秋重写。

蓦忆镜中人,自来好、绣阁幽雅。多病为闲愁,怯初长此夜。

记来朝、巧时良日,初临好、排待针楼下。寄语归期近,向罗衣再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立秋时节,诗人乘船归家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季节变换的细腻观察和淡淡愁绪。

上片(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立秋时节的江景图:清爽的秋风吹过开满兰花的原野,细雨飘洒中,一只孤舟缓缓靠岸。蝉鸣声从树梢传来,燕子掠过水面,远处的村庄像画一样美丽。这时候,夏天用的桃枝凉席和蒲扇都用不上了,诗人独自挥笔写下这些感受。他感叹秋风刚起,就忍不住要写下悲秋的情绪——这里"悲秋"不是真的悲伤,而是文人面对秋天时习惯性的感慨。

下片(后半部分)转向对家中妻子的思念:突然想起梳妆台前的妻子,她一向喜欢在精致的闺房里安静生活。因为多愁善感,她可能会害怕这个渐渐变长的秋夜。诗人还记着明天就是七夕乞巧节,妻子应该会在针线楼前准备过节。最后诗人安慰道:归期已近,很快就能再见到你穿着罗裙的样子了。

整首词巧妙地把立秋景物、旅途感受和夫妻之情融合在一起。诗人用"细雨孤帆""蝉声燕飞"等清新画面展现初秋景致,又通过"桃笙葵扇"(夏季用品)的闲置暗示季节变换。对妻子的描写尤其动人,"怯初长此夜"写出女子对秋夜渐长的敏感,"针楼下"的七夕准备更添生活情趣。最后"罗衣再把"的期待,让整首词在秋意中透出温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