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清亭

累石为层峰,而以水环之。
所贵超俗累,潇洒含幽姿。
却虞穷腊中,四顾阴云垂。
飞霙冷彻骨,智巧无所施。
督彼执役者,努力无迟迟。
果然霰先集,六出争郊奇。
缤纷一昼夜,翦刻非人为。
丰登自此兆,疫疠宁复滋。
明朝便晴朗,工作无愆期。
二事古难全,今也都不亏。
天公念下土,所欲皆相随。
我山既是嵚岑,我沼仍涟漪。
频游不知倦,清坐堪忘饥。
追怀舞雩风,童冠俱怡怡。
岂徒耳目玩,要是无瑕疵。
此乐未易得,天意扶吾衰。
宿恙不再作,康宁当自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造园林景观(含清亭)在冬雪中的美景,以及作者由此产生的感悟。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造景初衷(前4句) 诗人用石头堆叠成假山,用水环绕,目的是为了摆脱世俗烦恼,营造一个清幽脱俗的环境。这里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自然雅趣"的生活态度——通过人工造景来寄托超脱尘世的情怀。

2. 意外雪景("却虞穷腊中"到"疫疠宁复滋") 原本担心寒冬阴云会破坏景致,却意外迎来一场瑞雪。雪花自然雕琢出的美景远超人工巧思,诗人认为这预示着来年丰收、疾病消散。这里用"六出"(雪花六角形)和"翦刻"(精雕细琢)的对比,突出自然之美的神奇。

3. 人生感悟("明朝便晴朗"到最后) 雪后放晴不影响工程进度,诗人认为这是天公作美。他享受这个既有山石峻峭又有水波荡漾的园林,在清游静坐中忘却疲惫,联想到孔子"舞雩咏归"的典故,体会到超越感官享受的精神愉悦。最后将这种快乐归结为天意眷顾,甚至觉得能治愈旧疾。

全诗亮点在于: - 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追求 - 通过雪景意外之美,表达对自然力量的赞叹 - 把园林享受升华为精神修养,体现"乐天知命"的处世哲学 - 语言平实但意境清雅,雪景与心境相互映衬

诗中"追怀舞雩风"用典出自《论语》,记载孔子和弟子春游的场景,暗示作者在这里获得了类似古代圣贤的精神愉悦。

袁燮

(1144—1224)庆元府鄞县人,字和叔,号絜斋。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八年进士。调江阴尉。浙西大饥,前往赈恤有方。宁宗即位,为太学正。庆元党禁起,以论去。召为都官郎官,迁司封郎官、国子祭酒。后为礼部侍郎。与丞相史弥远争议和事,被劾罢。起知温州,进直学士。卒谥正献。有《絜斋集》、《絜斋家塾书钞》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