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 其一

南天翠拔耸高台,图画悬天一幅开。
有路层崖皆立石,无枝古树半成苔。
潭龙起处电光走,木客吟时山雨来。
俯仰独怀千古意,诗成倚杖漫徘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富有画面感和想象力的诗词。让我们逐句分析:

1. “南天翠拔耸高台”:开篇描绘了一个壮丽的场景。在南方的天空下,一片翠绿的山峦中耸立着一个高台。翠拔意味着高峻,挺拔入云。高台给人一种高远、开阔的感觉。

2. “图画悬天一幅开”: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景色。就像一幅巨大的画卷在天际展开,景色壮观,引人入胜。

3. “有路层崖皆立石”:描述了山间的道路和崖壁。沿着道路,两旁都是直立的岩石,这些岩石经过岁月的洗礼,显得更加坚硬和古老。

4. “无枝古树半成苔”:描绘了古老的树木。这些树没有枝条,可能是因为岁月的侵蚀或者自然的生长方式,它们的树干部分已经长满了苔藓,显得古老而神秘。

5. “潭龙起处电光走”:描述了一个潭水和龙的场景。当龙从潭水中跃起时,周围似乎有电光在闪烁。这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神秘感。

6. “木客吟时山雨来”:这里的“木客”可能指的是山间的旅人或诗人自己。当他开始吟诗的时候,山间的雨水也开始落下。这给人一种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感觉,同时也增添了诗词的诗意和韵味。

7. “俯仰独怀千古意”:诗人独自俯仰之间,心怀千古的思绪。这里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感慨,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引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思考。

8. “诗成倚杖漫徘徊”:最后,诗人完成诗歌后,倚靠着拐杖在周围慢慢地徘徊。这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和不舍,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悠然自得和闲适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语言优美,画面感强,让人读后仿佛置身于诗中的美景之中。

史监

(1434—1496)苏州府吴江人,字明古,号西村。于书无所不读,尤熟于史。论千载事,历历如见。对时事及时人言论,得于闻见者,勤于笔录。文章纪事有法。诗学魏晋。弘治、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史鉴次之。有《西村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