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

行旅忽闻雁,仰看天宇清。
数声和月落,一点入云横。
锦字回燕塞,新愁满洛城。
疏灯孤馆夜,何限故园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夜晚听到雁鸣时的思乡之情,语言简洁却情感深沉。

首联"行旅忽闻雁,仰看天宇清"直接点明场景:一个正在赶路的旅人突然听到雁鸣,抬头看见清澈的夜空。这里用"忽"字突出了雁鸣的突然性,打破了旅途的寂静。

颔联"数声和月落,一点入云横"是精妙的视听描写:几声雁鸣随着月亮西沉渐渐消失,一只孤雁的身影飞入横亘的云层。这里"数声"对"一点","和月落"对"入云横",形成工整的对仗,画面感极强。

颈联"锦字回燕塞,新愁满洛城"开始抒情。"锦字"暗用苏蕙织锦回文诗的典故,暗示想写家书;"新愁"则直抒胸臆,说明听到雁鸣后涌起的新愁绪弥漫整个洛阳城,用夸张手法表现愁绪之浓。

尾联"疏灯孤馆夜,何限故园情"将情感推向高潮:稀疏的灯火、孤独的旅舍,这样的夜晚让思乡之情变得无限绵长。"何限"二字用反问语气,更显思乡之情的不可遏制。

全诗以"闻雁"为引子,通过视觉、听觉的细腻描写,自然过渡到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用孤雁、疏灯、孤馆等意象,层层递进地烘托出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能让每个有过离家经历的人都产生共鸣。

郑梦周

郑梦周(1337年-1392年),草名梦兰,9岁改名梦龙,字达可,号圃隐,谥号文史,朝鲜高丽王朝末期时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朝鲜理学之祖。庆尚北道永川人。梦周祖上皆是武官,幼年发奋学文,自学成才,高丽恭愍王王祺九年(1360年)中举,十六年(1367年)受李穑赏识,出任学官,负责讲解朱子集注。后因父亲去世,辞官守孝三年,回朝后任大司成,负责同中国明朝重建朝贡关系。

0